中图分类号:J701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
1003|9082(2015)09|0371|01
1、维族舞蹈的介绍
大家都知道,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歌、热情奔放的民族。它坐落于中原与西域的交汇处,毗邻中亚多国,是古时候丝绸的道路的必经之处,在如此特殊的地点下,造就了维吾尔民族丰富而又充满西域色彩的文化气息。
维吾尔族民间舞有其共性的审美特点,因为受多元文化交汇、融合的影响,维族舞蹈表演形式多姿多彩、风格各异、色彩斑斓,舞蹈风格属性鲜明,呈现粗犷奔放、热情欢快、挥洒自如;舞蹈情感欢欣喜悦;舞蹈形式边舞边唱。有自娱乐性舞蹈“赛乃姆”,有礼俗性舞蹈“夏地亚纳”“萨玛舞”“多朗舞”“纳孜尔库姆”,有表演性舞蹈“手激励”“萨巴依舞”“击石舞”“顶碗舞”等。有些舞蹈自娱性强,跟着步伐自由起舞,尽情发挥;有些舞蹈持道具做各种旋转方法;有些舞蹈保留了原始宗教感,具备古西域乐舞的遗风。
维吾尔族遭到伊斯兰教文化、农耕文化、绿洲文化的影响,使民间舞产生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:舞姿造型昂首挺胸、立腰拔背;体态动律“挺而不僵、颤而不窜、上身撒的开、下身不离散、晃身带摇头、耸肩绕手腕、方法多旋转、步伐符点多”;方法运用多为迅速、多姿且戛然而止的旋转。这类风格特征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热情奔放,但又稳重细腻的民族韵味。
2、维族舞蹈的魔力所在
“美”是没特定的界定的,当美感中包括的审美趣味、审美观念、审美感受等各方面形态都达成协议、并具备认可感时,如此东西就是“美”的。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之所以“美”,不单单体目前它的音乐步伐、舞姿造型、体态动律上,更多的是大家在舞蹈中对情感的流露和审美心理产生了共鸣。
1.热情奔放之美
维族舞蹈的热情奔放之美主要表目前多朗舞当中。多朗舞又称“刀郎麦西来甫”,来自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麦盖提、巴楚等区域。多朗舞的形成是遭到中原、印度、伊朗等文化的影响,并融会了部分蒙古族部落及当地人民的劳作形态和开朗、热情的性格特点,形成了粗犷奔放、情绪炽热、豪迈有力的民间舞蹈。如在剧目《刀郎麦西来甫》中,其中的“滑冲”“微颤”是体现多朗舞热情奔放之美的主要原因,“滑冲”是脚下迅速的迈步的同时身体前倾,脚下落地时产生一种滑冲的成效,然后膝盖的屈伸为缓冲,形成“微颤”。两者贯穿于舞蹈的一直,带有颠簸感的动律加上豪迈矫健的舞姿,使在做缓慢的动作时粗犷沉稳,在做迅速动作时热情奔放。舞蹈中还有很多的扬眉、动目等眉飞色舞的面目表情,和跳跃、旋转、拍掌等方法动作,都体现了多朗人民积极向上与热情好客的心态。
2.诙谐幽默之美
维族舞蹈的诙谐幽默之美主要表目前纳孜尔库姆中,纳孜尔库姆以竞技表演为主,多在喜庆节日中表演,以男士即兴舞蹈为主,表演者塑造不一样的人物形象,舞动中变化各种滑稽可笑的姿态,做出夸张的面部表情和风趣的模拟生活的动作,来逗乐观众,舞蹈看上去幽默、搞笑。这种诙谐、幽默在剧目《掀起你的盖头来》中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:在舞蹈的开头,一群维族小伙子看到漂亮的女孩想要和她搭讪,便帮女孩擦鞋,结果没想到却擦到其中一个小伙子的鞋,便把他一脚踹开了;其中一个片段是小伙子们想吸引女孩注意,拼命在女孩面前展示方法并做鬼脸,一边摆着自信的表情一边还在其他男生面前炫耀,结果被女生们无视了,其他小伙子幸灾乐祸;还有小伙子们去追逐女孩时,做出夸张的表演和搞怪的表情,搞的有的女孩一脚把其踹开,有些女孩害怕的逃跑,有些直接扭着男生的耳朵拉走。维族小伙子用逗乐、哄闹为舞蹈增添喜剧的色彩,诙谐幽默的情节增添了观众的期待度,整个舞蹈热闹非凡又不失乐趣。
3.轻快灵动之美
维吾尔族民间舞最大的特征就是轻快自由、活泼灵巧又不失优雅风韵,手腕动作变幻多姿,头部动作表现力丰富,眉目间的传情达意,再配合各种变化舞姿的旋转方法和脚下节奏的灵活多变,充分展示出了轻快灵动、活泼愉快的魔力特征。如“三步一抬”节奏,每抬小腿起来时,都是快起快落,但脚步维持平稳,看上去节奏干净利索、轻快灵巧;维族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旋转方法,脚下节奏都是速度极快,上身舞姿变换多样,这就需要动作轻巧、迅速,才能展示出民族风格;还有容易见到的跺脚击掌、耸肩、移颈等舞蹈动作都表现出了舞者轻松、自由、轻快、灵巧的特征。
3、结语
从热情奔放、诙谐幽默、轻快灵动这三个美学特征可以看出,维吾尔族是一个追求自由、热爱家园的民族,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,面对困难是机智勇敢的,是一个情绪丰富、正能量十足的民族,所以它的舞蹈才那样的激情、欢快。然而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魔力不止是热情奔放、诙谐幽默、轻快灵动之美,它自己还有其他的美学特征,这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挖掘,探讨它的民族内涵、历史文化、宗教信仰等,充分把握舞蹈风格动律,才能更进一步的认知其艺术魔力和生命力。